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样有过这样的烦恼:每次出差或者回家,总要带着电脑、平板、手机、耳机和手表等各种设备,然后就不得不携带多个充电头。背包塞得满满当当,走路都是“负重前行”,实在烦得很。
还有就是,平时充电时,插座上插满了电源,又挤又乱。有时候位置不够,还得排队供电。
这个问题,我也是到了2020年才得到解决的。当时买了一个绿联65W双口充电器,双口可同时快充非常便捷,它陪着我跑遍了全国各地。
不过,随着我手头设备的增加,双口已经满足不了我现在的充电需求。于是去年就想着换一款三口的,刚好看到一款名叫“小口红”的绿联多口充电器,功率还是65W,但是体积变得小巧许多!于是果断又入了一个。
用了三个月感觉挺好用的,特来跟大家一起分享。
先晒一下我现在的桌面:
(是不是整洁了很多?)
这款绿联多口充电器采用“口红盒”造型,长6.74cm,宽4cm,厚度3.1cm,重量是128g,单手拿着不会感觉很轻,毕竟是要代替笔记本充电器,这样的重量和体积真的非常小巧了。
折叠插脚的设计,相比于传统充电头的固定插脚而言,可以少占一点空间,跟其他物品放一起时也能避免物品被插脚刮擦。
接口是3个,2个C口1个A口,按照官方介绍,C1、C2口最大输出功率65W,A口最大输出功率22.5W。如果要充笔记本、iPad等大功率设备,建议用C1、C2口,如果充安卓手机、耳机等设备,则可以用 A口。
附带的充电线质量也很不错,耐磨耐拉扯,而且不容易缠绕、变形。
笔记本电脑我现在用的是2021版13寸的MacBook,用绿联小口红充电,在电脑不运行的情况下,一个小时就能从 5% 充到80%,速度比苹果原装的61W充电器快一点。办公的时候也经常用它给同事的联想小新Air 14充电,半小时就能从 5% 充到 36%,效率跟原装充电器差不多。
这里用我的 MacBook来测下功率给大家看。
起始电量 8%,通过C1口充电,3分钟内观察到最高功率为 63.59W,实时功率稳定在62-64W,符合PD 65W快充标准。
再看看给标配功率30W的 iPad 充电。起始电量 3%,通过C1口充电,3分钟内实测最高功率达到 27.85W,非常接近峰值功率。
手机方面,我充最多的是 iPhone 13,平时的习惯是C1口充电脑、C2口充手机,在同时给电脑供电的情况下,半小时内手机能从 10% 充到 65%。
这里我们同样来测一下功率。
iPhone 13起始电量为 5%,通过C2口充电,测到最高功率为 22.77W,实时功率稳定在18-22W,这水平比苹果PD 20W充电头还要高一点。
对于一款多口充电器,当然不能只是看单口充电的水平,多设备同时充电的表现,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。接下来看看双口同时充电的场景。
测试设备为13寸MacBook和iPad,起始电量均为5%。
C1口接MacBook,C2口接iPad。经过5分钟的观察,C1口输出功率能稳定在42-45W,C2口功率稳定在17-22W,与官方标的参数吻合,双口同时快充毫无压力~
测试设备为13寸MacBook(起始电量5%)、iPad(起始电量5%),以及荣耀30(起始电量10%)。
C1口接MacBook,C2口接iPhone,A口接荣耀30。
通电前5分钟内,C1口输出功率稳定在42-45W,C2口和A口基本都在7-9W。三口加起来非常接近65W满额功率,说明充电器达到了最优功率分配状态,而且三条供电通道不会互相干扰。
有些小伙伴可能会担心高功率快充导致发热,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非常关注的。
就我这几个月的亲身体验来说,三部设备同时充电,大概在30分钟后,充电器就会达到“最热”状态,摸着感觉有点温热,但不会烫手,而且三部设备都在正常充电状态。
我测过最高温度为46°C,远远低于安全标准规定的充电器发热极值,所以散热方面是没问题的。
现在数码行业真是越来越“内卷”了,就算是一个简单的充电器,没点特殊加成都难以吸引现在的消费者。这次分享的绿联小口红65W多口充电器身材小巧,性能够给力,可以轻松搞定我们大多数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。重点是,这样一个小东西,能取代好几个充电头,对于我这种经常出差或外出的人来说,真的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宝贝了~
文章来源:知乎(定焦数码)